close
福州晚報10月26日訊(記者 魏暘艷 實習生 黃麗汀/文 楊勇/攝)在移動互聯網時代,通過直播APP,人人都可以實現網絡直播,成為“網紅”也越來越容易。廣告、電商、打賞……“網紅”的經濟模式越來越清晰,這已不僅是一種潮流,還逐漸成為一種職業。
“網紅”是否如報道所說,輕輕松松月入十萬元?他們是如何在直播平臺上吸金的?他們的職業未來又在哪裡?日前,記者走進福州的“網紅圈”,探秘其運營模式和發展方向。
網絡主陽台擴建播 月收入輕松過萬
“網絡主播一般有兩種,一種是有‘工會’的,一種是純個人的。”日前,記者見到瞭網絡主播“海子”,這名大二在校學生外形靚麗,有超越同齡人的談吐和舉止。“海子”在倉山萬達附近的公司,也就是她所說的“工會”兼職。“大部分主播都有‘工會’,否則平臺的禮物難以變現。”“海子”說。
據瞭解,“工會”即“網紅”的經紀公司,它們吸納一批主播,批量入住某個直播平臺,並對主播進行管理和運營維護,主播靠“工會”,能享受到資源的扶持。
而“海子”所說的禮物,就是粉絲們的贈送和打賞。例如,在直播平臺映客,最便宜的禮物如櫻花、西瓜等需要人民幣0.1元,最貴的“遊輪”價值1314元;在鬥魚直播平臺,最便宜的禮物“贊”0.1元,最昂貴禮物“火箭”是500元……“海子”介紹,這些禮物一般分成三個部分,公司、平臺分別抽成,最後約30%到50%左右的禮物成為主播們的收入,待遇根據平臺的不同而不同。
“海子”介紹,每月所得禮物價值越大,公司加薪越多。“加上3000元底薪,月收入過萬元,對主播們來說太容易瞭。”“海子”每月工作15天,每天5個小時左右,有超過5000元進賬。她介紹,同事中有時候碰到土豪粉絲, 日收入都是數千元,有的甚至直播一個小時都能收到一兩千元禮物。
平臺附贈粉絲 制造熱鬧假象
隻需要花幾秒鐘註冊一個賬號,就能進行直播,手機攝像頭內的天地就是舞臺。外表風光的主播背後到底有多少數據是註水的,或許很難有人能說清楚。
前日,記者以個人身份註冊瞭某移動直播平臺,測試直播的結果很有意思。記者開啟直播幾秒鐘後,系統顯示有6位觀眾進瞭房間,過瞭一分鐘,觀眾數增至30人左右。實際上,記者遮擋瞭攝像頭,直播屏幕沒有任何影像和聲音。在沒有直播內容的情況下,除瞭少量人員進出,5分鐘的測試時間內,房間裡穩定保持著30名粉絲。
“這些像‘僵屍’的觀眾都是‘機器人’,是平臺附贈的,可以造成房間熱鬧的假象。數據靠刷,這是整個行業的潛規則。”“海子”說,她在凌晨3點到5點直播時,房間內甚至有1000多名觀眾,事實上真正在線的粉絲隻有20人左右。
“一些平臺或‘工會’的運營人員還會在房間裡維護,假扮觀眾不停給主播送禮物,甚至還會通過激將法讓土電動床豪送禮物。”“海子”說,她所在的“工會”有10多名運營人員,主播在平臺上開播時,運營人員就會進入房間幫忙維持秩序或刷人氣。
“海子”主要的直播內容是聊天互動回答問題,或脫口秀講解時事、社會見聞,有時候會通過唱歌跳舞給粉絲們發“福利”。
“剛開始一天拿一兩百元覺得不錯,後來碰到土豪粉絲,一下賺瞭幾千,一旦拿不到這個數字,你一定會失落,想著怎麼再賺回來,逐漸迷失自己。”“海子”說,她所在“工會”幾乎全是中專生和高職生。隨著收入增多,同事花在直播的時間越來越多,顏值不夠才藝湊,才藝不夠就有人觸碰色情的底線。
“真正賺錢的‘網紅’,會賣萌、 敢做、 懂套路。”“海子”總結同事們高薪的理由。
“海子”介紹瞭她所在的經紀公司的培訓內容,包括氣球類的“胸爆”“腿爆”“坐爆”或者“穿衣架從頭套到腳,要在胸部和臀部有所停留”等內容,這是較低尺度的表演。
不過,一“工會”負責人告訴記者,雖然發展初期,不少“工會”會通過與色情打擦邊球的方式發展粉絲,但價值型“網紅”是大部分公司的目標。“自然產生的‘網紅’由於定位不清晰,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和運營團隊,一般在一兩周內就會失去關註度。因此,‘網紅’背後必須要有一支專業的團隊提供策劃推廣。而擁有穩定的渠道、流量,人格化的價值輸出型‘網紅’,才是發展方向。”
目前的“網紅”已出現明顯的分層。記者在招聘網上看到,各類需要專業知識背景的內容型主播的招聘不斷湧現。“海子”也告訴記者,她已辭去現有工作,往金融類主播發展。“這類專業型的‘網紅’是新近招聘的大類,也是我的發展方向。”
記者在手機內查找直播app,發現相關app多達數百個。而據不完全統計,其中77.5%的直播類公司成立於2014年以後。進入2016年5月份以後,平均每隔3個小時就有一款新的直播 App上線。
網絡直播為何如此火爆?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師吳鼎銘博士分析,PC端到移動端的跨越,需要新型的消費渠道及供給,在此背景下,“網紅”的出現可謂順勢而為,填補瞭行業空白。
吳老師表示,排除一些技術因素,網絡直播的出現還迎合瞭大眾的集體偷窺心理。“網紅”模式從交流模式、受眾觀感上,都比傳統明星模式擁有瞭更好的體驗感。盡管網絡直播模式雙方的關系是“一對多”,但從觀眾角度看,卻是與偶像“一對一”的關系,它極大程度地滿足粉絲的窺私心理,符合消費時代的情感需要。在雙方互動的過程中,“網紅”得到瞭眾星捧月的快感和物質回報,消費者的情感需求也得到瞭滿足。
不過,吳老師預測,在可預見的未來,靠噱頭效應吸引眼球的網絡直播會不再受到關註,新鮮感過去後,通過創新和內容定位的網絡直播將會成為受眾的關註方向。
事實上,直播平臺的“三俗”內容已引起關註,今年9月,國傢廣電總局下發《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》,規定從事互聯網音視頻直播的機構或個人均應“持證上崗”,網絡直播向高品質、專業化方向發展已成趨勢。
吳老師預測,互聯網+將加速傳統產業吸收“網紅”模式進行創新,媒體+也將加速以內容為核心的“網紅”模式繼續發展,而一個依靠內容、藝術表演來吸引油煙處理設備消費的“網紅”經濟時代將全面來臨。
CC66143F15672EC5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